汽车技术
长安汽车扬帆国际 共筑品牌新时代脊梁
来源:镜头汽车资讯 发布时间:2025-01-08过往,我国汽车品牌的每一次诞生,都宛如在他人设定的“枷锁”中翩翩起舞。
究其根本,我国汽车制造业的起步较晚。当亨利·福特、沃尔特·克莱斯勒、大卫·别克等汽车巨头在全球范围内疯狂造车之际,我国清政府仍在为“庚子赔款”而挣扎。
那时,技术的高山横亘在前,核心技术被国外巨头牢牢把控。我国车企想要攀登,却连攀登的工具都需要依赖他人;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我国车企用市场换技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却只能赚取微薄的利润,而外资品牌却轻松地每年获得数万亿的巨额利润。
我国车企的产品在市场中艰难挣扎,份额被挤压得如同夹缝中的小草,生存空间极为有限。
上世纪90年代初,全球汽车市场规模已达到5000多万辆,而我国市场仅有50多万辆,占比仅为1%。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绝境之中,我国车企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一步一个脚印,从荆棘中踏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崛起之路。
它向全世界展示出了三把“利刃”。
一是销量和市占率迅速攀升。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前11月,自主品牌销量达1220.66万辆,同比增长21.9%,市场份额达60.3%,与2023年全年相比增加了8.4个百分点。
二是单车均价提高。在新能源品牌的步步紧逼下,合资品牌陷入了“价格战”,我国品牌趁机打破了“合资主打10万元以上市场,中国品牌主打10万元以下”的市场格局。
三是在世界舞台上逐渐拥有话语权。继2023年以522.1万辆的出口量首次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后,2024年我国汽车出口量或将蝉联全球第一,并有预测称我国将在2025年继续稳居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
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些“头铁”的中国品牌凭借着“坐冷板凳、啃硬骨头”的意志,扛起了民族复兴的责任,它们是时代的脊梁,是中国民族精神的传承者和发扬者。
时代的脊梁必是由一群人扛起来的,长安汽车便是其中之一。“从造车开始我们就梦想着有一天,能到世界汽车舞台上去展现中国品牌的‘才艺’。”在“2024央视财经跨年演讲”中,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这样说道。
12月31日,在“2024央视财经跨年演讲”中,六位具有国际产业优势的中国企业带头人,通过演讲的方式分享其品牌故事,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站上了舞台,表述着长安汽车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汽车品牌的决心。没有华丽词藻,只有句句真心。
从技术研发到产品创新,从市场拓展到品牌建设,每一步都凝聚着长安人的心血。在全球汽车产业的激烈竞争中,长安汽车凭借着卓越的品质和创新的技术,逐渐崭露头角,它正是中国品牌的一个缩影,透过长安汽车,我们看到了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品牌。
自主创新,自强不息 一个长安崛起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在销量方面,2024年长安汽车全年销量超268万辆,同比增长5.1%,全年销量创近七年新高。
在新能源方面,11月,长安新能源销量首次突破10万辆,成为造车40年来又一个重要里程碑。2024年全年新能源销量超73万辆,同比增长52.4%,较行业好15.5个百分点。
在出口方面,2024年长安销量53万辆,同比增长47.9%,较行业好24.2个百分点。
这些数据描绘出了长安汽车在新汽车时代的轮廓,也印刻下“掌舵手”朱华荣带队奋进的痕迹——既有收获满满的成就,也有披荆斩棘的坚韧。
犹记得,1984年,在中国汽车工业刚刚起步之时,长安汽车便凭借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出了第一批长安牌微型汽车,开启了中国微型汽车时代。
从来不会停止脚步,是长安汽车的特点,因为它的背后是整个中国汽车工业,它进步一小步,中国汽车工业便进步一大步。进入21世纪,中国的消费者开始对家庭轿车的需求呈爆发趋势,于是长安汽车又开启了“商转乘”的第二次创业,并逐步构建起“六国十地”全球协调研发布局。
可以看出,不管是哪个时代,在摸索前行的长安汽车虽历经风雨,却一次次精准地踩中时代脉搏。
从传统燃油车到新能源汽车的转型,长安汽车紧跟时代步伐,以创新的技术和卓越的品质满足了消费者对绿色出行的需求。
2017年,中国汽车市场开始进入存量时代,竞争形势更加复杂,中国汽车产业开始向“新四化”变革,长安汽车也开始了现代科技服务型企业转型,并不断向世界一流汽车迈进。这一年,其发布了新能源“香格里拉计划”,次年,智能化“北斗天枢计划”应运而生。160年研发经验加持,长安汽车走在了技术革命的前沿。
长安汽车用自主创新趟出了一条中国品牌自强之路。
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进入了一个极不平静的一年,这一年价格战贯穿全年,经销商们苦不堪言纷纷爆雷,合资品牌不断降价以保证在中国汽车市场活下去,有人永远倒下,有人还在挣扎,有人在涅槃重生。
长安汽车正以数智创新颠覆当下的智能汽车市场。在新能源“香格里拉”计划下,长安汽车构建形成阿维塔、深蓝汽车、长安启源三大数智新能源品牌。
其中,深蓝品牌仅用20多个月便达成30万辆销量目标;作为第一家入股华为车BU(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业务独立后成立的新公司的整车企业,长安汽车近水楼台,阿维塔可有着明显优势。其应用“华为乾崑”智驾,为用户智能汽车安全保驾护航。据朱华荣透露,截至目前,阿维塔用户智驾总里程突破15.6亿公里,相当于环绕地球3万9千圈。
当然,除了深蓝、阿维塔外,长安启源E07的出现成为了长安汽车数智化转型的加速剂。全球首款量产可变新汽车,一车抵多车,以“形态可变、功能可变、软件可变”重新定义新汽车。
新汽车时代,行业竞争更加激烈,但长安却迎来了良机,背后原因无他,正是长安无时无刻的自主创新。
当前,长安汽车已经拥有16个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中心、17家科技公司、180个实验室,涵盖近3万个国际/国家/企标实验项目。平均每天16件专利,2023年专利公开量行业第一,其中,智能化技术、智能座舱细分领域的专利公开量均位居行业榜首。
在打造数智汽车上,长安建设全球领先的长安数智工厂,实施数智管理,广泛应用5G、AI、数字孪生等40余项先进技术,制造效率提升20%、成本降低20%、能耗降低19%。
“改革开放40年,以长安汽车为代表的中国汽车产业,实现了‘合作探索、自主创新、换道超车’的三次跨越。”朱华荣在演讲中总结道。这是对中国汽车工业的总结,从无到有、从模仿到创新、从跟随到引领,这是长安,更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来时路。
海纳百川,成为排头兵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有两条极为困难的路,一个是打破外资技术壁垒,站上中国汽车市场顶端的自强路;一个是以核心技术为利刃,插入世界汽车工业腹地的出海路。
以长安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已经用双脚趟出了一条自强路,而在出海这条艰难的路上,我们也看到了阶段性的成果。
2023年11月27日下午,在泰国曼谷,朱华荣面带微笑站在舞台中央,用流利的英语宣布,在泰国投资200亿泰铢,建设一座年产20万辆的工厂,并于2025年一季度投产,立足泰国辐射东南亚及全球右舵市场,雄心勃勃。台下,泰国工业部长等一众官员掌声雷动,致辞中说了三次感谢,随后又体验了深蓝S7右舵版——DEEPAL S07,连连称赞。
在这场东南亚发布会上,我们看到了长安汽车把“海纳百川”战略蓝图转变为实景图的具体行动,更看到了中国品牌在世界舞台上的自信。
这要感谢曾经那个能吃苦努力的自己。“当时条件有限,甚至要背上整箱整箱的方便面出国,而回来时,是整箱整箱的技术资料。”在2024央视财经跨年演讲中,朱华荣情真意切地说。
当初有多难?“一根电话线,难倒英雄汉”。朱华荣讲到曾经长安汽车出海面临着的首要问题就是“交流”。2000年初,互联网还没有广泛应用,国内外工作对接全靠国际长途,一分钟8块钱,根本无法满足工作需求。利用光盘效率太低,但得益于互联网诞生发展,从中国重庆到上海、到德国法兰克福、再到意大利都灵,长安携手多国运营商打造了中国出海的第一条DDN专线,从此,24小时不间断研发应运而生。
再比如,当时的英语并不普及,因此交流起来十分困难。朱华荣举例,曾经在一个南美国家,他们和当地税收官员讨论政策,三个小时后,发现大家“各说各话”,甚至不在一个频道上。因为语言交流障碍,引起了不少误会,甚至出现“剑拔弩张”的对抗。
但如今这些经历都变成了经验,并让长安汽车出海更有信心。
目前长安已构建起“六国十地”全球研发布局,打造了来自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1.8万余人的技术研发团队,研发能力7届14年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名列行业第一。
技术研发全球布局也证明了当下中国品牌出海不止停留在产品出海上,早在2023年,长安汽车在全球设立了73家分子公司、22个工厂。
作为新能源造车“国家队”的长安汽车,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不仅“走出去”,更要“融进去”,实现多方共赢发展格局。
当我们视野聚焦到新疆中哈(萨克斯坦)边境的霍尔果斯铁路口岸,可以看到每天通行的20多列中欧(中亚)班列中有3列是专门装运中国品牌的出口汽车,长安、理想、吉利、比亚迪等由这里进入中亚五国等“一带一路”国家,这是中国品牌的一个小小缩影,世界各地都有着中国车企的足迹。
“中国速度”让外资车企慌张,这只是个开始。从长安汽车来讲,2025年,其将在海外新建经营主体8个、物流节点16个、28条线路、渠道触点550+个,从各个方面向全球渗透。在产品方面,2025年,长安汽车将深入布局东南亚、中南美、中东非等区域市场,在以上市场导入8款产品。
在“海纳百川计划”下,长安制定了“四个一”发展目标,到2030年,在海外市场投资100亿美元、海外市场年销量突破150万辆、海外业务从业人员突破1万人、打造成为世界一流汽车品牌。
曾经在技术落后的阶段,中国品牌被牵着鼻子走的过往不能遗忘,如今以长安等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在向世界展现实力,要一寸一寸地叩响外国工业制造的“大门”。曾经在市场竞争中被压制,我们遭受的委屈不能释怀,现在我们要向世界宣告,要一丝一毫地瓦解外国工业制造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