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镜头汽车资讯 > 汽车技术

汽车技术

国产车强势来袭 本田汽车中国路在何方?

来源:镜头汽车资讯   发布时间:2024-12-31

在中国市场的退出,对于众多海外汽车制造商来说,早已不再是那般惊心动魄的壮士断腕之举。这个年销量突破2000万辆的庞大市场,对许多海外车企来说,简直就是生命线。一旦失去这一阵地,它们的前景便变得暗淡不明,日产汽车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尤其是国产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崛起,对海外车企,尤其是日系品牌,无疑是一连串沉重的打击。继日产汽车遭遇重创之后,本田汽车也步入了困境。

回顾11月的销量数据,本田汽车仅有CR-V、雅阁、皓影、思域这四款车型销量过万。其中,CR-V以15354辆的成绩高居榜首,而自型格(4267辆)起,其他车型的销量便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例如,曾经月销量轻松过万的HR-V,如今销量已跌至1367辆;同样,飞度和XR-V的月销量也锐减至不足千辆;曾经月销量数千辆的享域,在11月仅卖出了一辆。这些数据无不显示出,本田的品牌影响力正逐渐衰弱,有如日薄西山。

尽管如此,11月份本田汽车的销量仍算是半年来的一小波高峰。据乘联会提供的数据,今年前十一个月,本田在中国市场的累计销量为740399辆(东风本田+广汽本田),同比下降30.7%。相较2023年,东风本田的销量为61.4万辆,广汽本田为64万辆。

进入2024年,本田不仅未能保住销量,价格也未能坚守。以支柱车型为例,本田雅阁的起售价格已降至11万元区间,CR-V降至13万元区间,而思域的起售价格更是跌至8万元以下。尽管合资汽车本身利润较高,但两个车企的分摊使得利润变得微薄,即便还能盈利,也不过是杯水车薪,难以支撑长远发展。

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国产新能源汽车在20万元级市场的蓬勃发展。尽管奔驰、宝马等品牌仍具有一定的商务价值属性,但作为纯粹的家用车制造商,本田的品牌溢价能力已降至谷底。而其原有的技术优势,也在国产新能源车低能耗、强动力、高配置、品质稳定的冲击下逐渐消失。

客观而言,目前仍有部分90前消费者对品牌有所依赖,但90后乃至95后新生代消费者对合资品牌的价值认同正日益降低,甚至在他们的眼中,即便是奔驰、宝马、奥迪,也不过是价格更高的家用代步车。这已不仅仅是一场国产车与海外车企的技术竞争,更是中国家庭收入提升后的必然认知。

在我看来,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尽管国产新能源车企已进入洗牌阶段,但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长城等车企已稳居市场,并在技术结构、品牌建设、产品布局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如果本田等海外车企仍固守燃油车的旧有利益,那么与本土品牌的差距将越来越大。

中国新能源车何时能在全球市场遍地开花?这是一个难以预测的未来。但可以预见的是,谁能在我国这个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蓬勃发展,也必将具备进军国际市场的综合实力。因此,对于本田等海外车企而言,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了面前: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它们在中国市场还能坚持多久?